一問科技領域最為火熱的詞匯,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人工智能”;要說與人工智能最為密切的核心產業,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智能機器人”。的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升級,並持續深入應用,傳統機器人產業開始加快實現轉型升級,智能機器人逐漸成為市場“寵兒”。
智能機器人產業現狀
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智能機器人的應用範圍不斷向新興領域拓展。一方面,工業機器人不但被廣泛應用到傳統的汽車、金屬加工行業,還帶動了3C電子行業的應用新熱潮。另一方面,面向家居、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服務機器人功能不斷豐富,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值得註意的是,全球智能機器人市場的重心正在從歐美地區轉向亞太地區,英國咨詢機構ABIResearch研究顯示,2020年亞太地區將取代歐洲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份額占比將從2015年的19%提升至57%。
同時,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潛力正在快速釋放,分別保持著25%和15%以上的增長速度,在人口紅利下降、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今後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智能機器人消費市場。
智能機器人產業問題分析
1、我國機器人尖端技術尚未實現全球領先
機器人是多學科、高科技交叉融合的產物,作為工業後發國,中國在產業基礎上相對較弱。在機器人產業中,上遊核心零部件直接影響機器人性能,且占本體成本70%以上,但目前我國核心零部件仍依賴進口。同時,我國機器人尖端技術尚未實現全球領先,與國外成熟的工業機器人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高端市場顯著缺失。
2、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待突破,B端市場尚未明確應用方向
目前,國內將服務機器人定位為滿足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基礎關鍵設備,部分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國際領先水平,但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現有機器人產品尚不能滿足用戶智能化需求,人機交互、柔順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關鍵技術嚴重制約服務機器人發展。
3、產品價格高、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難保證導致服務機器人購買疑慮
國內可量產的服務機器人企業數量較少,由於難以規模化生產,產品成本難降低,而C端市場對產品價格十分敏感,高價格門檻使得服務機器人難以進入大眾化消費時代。
4、行業標準缺失,產品良莠不齊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必須具備與之相匹配的標準體系。目前,為引導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已發布和正在制定的機器人及相關國家標準100余項。
但國內機器人技術演進較快,應用場景變化較大,國家標準制定周期較長,通常需要2~3年,而現有標準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市場活躍的服務機器人及特定領域應用的特種機器人通常無法找到對應的標準作為質量評定依據,標準制定進程明顯滯後於市場發展現狀;
國內已有的機器人標準以強制的安全認證為主,缺乏產品功能性認證,使得部分地方及企業標準執行不到位;同時,行業標準處罰力度不夠,圍標代價不高,直接導致國產機器人產品良莠不齊。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之一,以2017年市場規模10.5億為起點,在國內政策、 技術、市場需求等多重刺激下快速發展,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增速保持穩定,將整體市場規模變化與增速波動考慮在內,十年之內,中國會實現大規模商用。
浙江千尋機器人有限公司主要經營:人臉識別測溫監控管理系統,智能熱成像測溫儀,機器視覺技術檢測產品,AI智能測溫廣告機器人等,致力於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良的產品和服務。手機:1396759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