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到2017年,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黃金五年”。2016年,工信部、財政部等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根據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2020年將是我國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這一年,我國機器人將未來發展將走向何?
機器人產業轉型方向
雖然此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產量增長快、市場規模也快速提升,但是從根本上看,許多機器人企業都不具備核心技術優勢與強勢品牌影響力,更多的是在價格、宣傳上做文章,真正的機器人產品不多、龍頭企業也較為匮乏。很顯然,這樣是難以與國外知名品牌進行競爭的,在產業發展角度來看,也並非長久之計。
因而,業內專家表示,2020年對於國內智能機器人產業來說甚為重要,或將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轉型之年”。那麽,國內機器人產業該如何轉型呢?
一是資本轉向,推動社會資本向機器人制造業加強投資,避免出現泡沫化傾向;二是品質升級,在行業洗牌的過程中,放棄對“量”的追求,註重對“質”的投入,著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實力與核心技術儲備;三是深耕細分領域,不盲目追求全面發展,而是圍繞市場需求,從細分領域尋找機會、尋求突破,打造企業差異化優勢。
新一輪爆發正在醞釀之中
眼下,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並加快走向商用普及,全球網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熱潮勢不可擋。作為智能化發展的主要落地場景,以及推進智能制造的關鍵驅動力,一旦機器人產業完成重要轉型,其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市場爆發。
一方面,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機器人平均密度只有0.85%,到2030年,機器人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至30%並非沒有可能,機器人密度仍有巨大的提升潛力;另一方面,全球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成本劇增、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等因素也越發凸顯,機器人市場存在很大增長空間。
具體來看,隨著技術的發展與產業的成熟,機器人細分領域不斷增多、應用範圍不斷擴大,正加快從工業領域向服務領域延伸。醫療、救援、安保、教育、炒菜、清潔等,一系列新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滲透進各行各業當中。其中,倉儲、清潔、安保、醫療等機器人在我國的應用前景尤為值得期待。
因此,只要國產機器人核心技術有保證、用戶體驗持續提升,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更大歡迎。屆時,我國機器人產業不僅將在國際上具備更強競爭力,同時也能更好地參與到全球產業鏈合作當中,這對於世界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來說,是雙贏局面。
浙江千尋機器人有限公司主要經營:人臉識別測溫監控管理系統,智能熱成像測溫儀,機器視覺技術檢測產品等,致力於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良的產品和服務。手機:1396759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