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控疫情至今,在醫院消毒、疫情宣講、體溫檢測、藥品配送等眾多場景中,我們看到智能機器人的身影,它們替代醫護人員進行作業,減少不必要的了人員接觸,人們對機器人的應用認知有了進一步提升。而如今,面對企業復工迫切需求,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已經提上了日程,智能機器人需求正被加速激發。
疫情加速智能機器人發展
除了市場需求層面,實際上,疫情之下,國家在人工智能等方面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引導。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2月19日,工信部部署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工作,特別提出支持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服務疫情監測分析、人員流動和社區管理等,對疫情開展科學精準防控。
我國機器人產業前景廣闊
一、市場規模巨大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從2013年起一直穩居世界第一,預計2020年中國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所占比重將超過40%。同時,我國機器人市場潛力正在快速釋放,分別保持著25%和15%以上的增長速度,在人口紅利下降、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今後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二、政策文件支持
2016年3月21日,工信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展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一起,構成國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藍圖。
三、應用場景多樣
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機器人產品將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實現更為強大的功能和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此外,智能機器人還將借助互聯網和雲為其他聯網設備提供隨時、隨地的信息輸入,並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代替用戶對其它聯網設備進行自主操控,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服務。
目前,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仍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如,核心技術尚待突破、應用領域有待拓展、法律法規體系亟待完善等。在看到優勢、把握機遇的同時,業界也應該看到亟待突破的挑戰和瓶頸。以上就是小編的一些淺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浙江千尋機器人有限公司主要經營:人臉識別測溫監控管理系統,智能熱成像測溫儀,機器視覺技術檢測產品等,致力於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良的產品和服務。手機:13967595926